Information Disclosure
浙江省儿童医院呼吸内科陈志敏网上挂号专为居民跑腿配药问诊

浙江省儿童医院呼吸内科陈志敏网上挂号专为居民跑腿配药问诊

电话微信同号13757146860


    医院科室:浙江省儿童医院呼吸内科

    职  称:主任医师教授

    擅  长:对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治疗水平/尤其擅长于小儿慢性咳嗽/支...展开↓

    执业经历:陈志敏,男,主任医师,教授,呼吸科主任,小儿呼吸科学科带头人,从事儿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3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治疗水平,尤其擅长于小儿慢性咳嗽、支气管炎、肺炎、哮喘、小儿气道异物及呼吸系统疑难杂症的诊断与治疗,熟练掌握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技术,现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委员、全国小儿纤维支气管镜协作组副组长。

    1963年10月出生,1984年毕业于原浙江医科大学医学系,1999-2000年曾在日本福井医科大学留学1年,2003年浙江大学研究生毕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现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主任、儿科教研室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完成“小儿纤维支气管镜在婴儿呼吸道疾病诊断治疗中的应用”等省部级课题2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SCI收录论文5篇。参编临床儿科学等专著3部。

研究领域:儿童哮喘与呼吸道感染、尤其是肺炎支原体感染 成果/成就:现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全科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呼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人兽共患病专委会支原体学组副组长;国家卫计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儿童用药专家组成员。浙江省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副组长。World J Pediatr、中华儿科杂志、临床儿科杂志、中国实用儿科杂志等杂志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持省部级课题6项。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SCI收录论文50篇。作为执笔者参与了《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的制定。主编或参编儿科专著11部。

    一、小儿呼吸道疾病的基本内容

    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与小儿时期易患呼吸道疾病密切相关。呼吸系统以环状软骨下缘为界,分为上、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包括鼻、鼻窦、咽、咽鼓管、会厌及喉;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及肺泡。

    上呼吸道

    1.鼻鼻腔相对狭窄,位置较低。婴幼儿鼻粘膜柔嫩并富于血管,感染时粘膜肿胀,易造成堵塞,导致呼吸困难或张口呼吸。

    2.鼻窦新生儿上颌窦和筛窦极小,2岁以后迅速增大,至12岁才充分发育。额窦2—3岁开始出现,12~13岁时才发育,蝶窦3岁时才与鼻腔相通,6岁时很快增大。由于鼻窦粘膜与鼻腔粘膜相连续,鼻窦口相对大,故急性鼻炎常累及鼻窦,易发生鼻窦炎。

    3.鼻泪管和咽鼓管婴幼儿鼻泪管短,开口接近于内眦部,且瓣膜发育不全,故鼻腔感染常易侵入结膜引起炎症。婴儿咽鼓管较宽,且直而短,呈水平位,故鼻咽炎时易致中耳炎。

    4.咽部咽部较狭窄且垂直。扁桃体包括咽及腭扁桃体,前者6个月已发育,后者1岁末才逐渐增大,4~10岁发育达高峰,14~15岁则渐退化,故扁桃体炎常见于年长儿,婴儿则少见。

    5.喉以环状软骨下缘为标志。喉部呈漏斗形,喉腔较窄,声门狭小,软骨柔软,粘膜柔嫩而富有血管及淋巴组织,故轻微炎症即可引起声音嘶哑和呼吸困难。

    下呼吸道

    1.气管、支气管婴幼儿的气管、支气管较成人短且较狭窄,粘膜柔嫩,血管丰富,软骨柔软,因缺乏弹力组织而支撑作用差,因粘液腺分泌不足而气道较干燥,因纤毛运动较差而清除能力差。故婴幼儿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而一旦感染易于发生充血、水肿导致呼吸道阻塞。左支气管细长,由气管向侧方伸出,而右支气管短而粗,为气管直接延伸,故异物很容易易进入右支气管。

    2.肺肺泡数量较少;弹力纤维发育较差,血管丰富,间质发育旺盛,致肺含血量多而含气量少,易于感染。感染时易致粘液阻塞,引起间质炎症、肺气肿和肺不张等。

    3.胸廓婴幼儿胸廓较短,前后径相对较长,呈桶状;肋骨呈水平位,膈肌位置较高,胸腔小而肺脏相对较大;呼吸肌发育差。因此,呼吸时,肺不能充分地扩张、通气和换气,易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出现发绀。小儿纵隔体积相对较大,周围组织松软,在胸腔积液或气胸时易致纵隔移位。

    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分为上呼吸道感染与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指自鼻腔至喉部之间的急性炎症的总称,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下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患,治疗时必须明确引起感染的病原体以选择有效的抗生素。

    二、呼吸道疾病的病因是什么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upperrespiratoryinfection,AURl)系由各种病原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简称上感,俗称“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该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如上呼吸道某一局部炎症特别突出,即按该炎症处命名,如急性鼻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用于上呼吸道局部感染定位并不确切者。

    各种病毒和细菌均可引起,但90%以上为病毒,主要有鼻病毒(R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FluV)、副流感病毒(paraFluV)、腺病毒(ADV)等。病毒感染后可继发细菌感染,最常见为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肺炎支原体亦不少见。

    婴幼儿时期由于上呼吸道的解剖和免疫特点而易患本病。营养障碍性疾病,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亚临床维生素A、锌或铁缺乏症等,或护理不当,气候改变和环境不良等因素,则易发生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或使病程迁延。

    呼吸道疾病多发于干燥气候,北方发病率明显高于南方。气候干燥易引起人体机理的上火症状,从而引发呼吸道感染。

    三、呼吸道疾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由于年龄大小、体质强弱及病变部位的不同,病情的缓急、轻重程度也不同。年长儿症状较轻,婴幼儿则较重。

    一般类型

    1.症状

    (1)局部症状:鼻塞、流涕、喷嚏、干咳、咽部不适和咽痛等,多于3~4天内自然痊愈。

    (2)全身症状:发热、烦躁不安、头痛、全身不适、乏力等。部分患儿有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腹痛多为脐周阵发性疼痛,无压痛,可能为肠痉挛所致;如腹痛持续存在,多为并发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婴幼儿起病急,全身症状为主,局部症状较轻。多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热程2~3天至1周左右,起病1~2天可因高热引起惊厥。年长儿以局部症状为主,全身症状较轻,可仅轻度发热。

    2.体征体检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有时可见下颌和颈淋巴结肿大。肺部听诊一般正常。肠道病毒感染者可见不同形态的皮疹。

    特殊类型

    1.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好发于夏秋季。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体检可发现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的粘膜上可见数个至十数个2~4mm大小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1~2日后破溃形成小溃疡,疱疹也可发生于口腔的其他部位。病程为1周左右。

    2.咽结合膜热(pharyngo-conjunctivalfever)以发热、咽炎、结膜炎为特征。病原体为腺病毒3、7型。好发于春夏季,散发或发生小流行。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眼部刺痛,有时伴消化道症状。体检发现咽部充血、可见白色点块状分泌物,周边无红晕,易于剥离;一侧或双侧滤泡性眼结合膜炎,可伴球结合膜出血;颈及耳后淋巴结增大。病程1~2周。

    四、呼吸道疾病的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者,应告诉病家该病的自限性和治疗的目的:防止交叉感染及并发症。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周围环境、多饮水和补充大量维生素C等。

    抗感染治疗

    1.抗病毒药物大多数上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引起,可试用三氮唑核苷(病毒唑,virazole),10~15mg/(kg·d),口服或静脉点滴,或2mg含服,每2小时一次,每日6次,3~5日为一疗程。亦可试用潘生丁,5mg/(kg·d),分2~3次口服,3日为一疗程。

    2.抗生素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或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继发细菌感染者可选用抗生素治疗,常选用青霉素类、复方新诺明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咽拭子培养阳性结果有助于指导抗菌治疗。若证实为链球菌感染,或既往有风湿热、肾炎病史者,青霉素疗程应为10~14日。

    对症治疗

    1.高热可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亦可用冷敷、温湿敷等。

    2.发生高热惊厥者可予以镇静、止惊等处理。

    3.咽痛可含服咽喉片。

    4.中成药亦有较好的效果。

    5.美国4S清肺平喘疗法。

    空气治疗

    空气负离子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而对人体产生作用,同时对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也有明显影响,在电离空气过程中,氧原子容易得到电子而产生大量的氧负离子,[3]负离子可改善肺的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促使呼吸系数增加(吸收氧气增加20%,排二氧化碳增加14.5%),负离子也可使气管粘膜上皮纤毛运动加强,纤体分泌增加,另外,负离子还能促使鼻粘膜上皮细胞的再生,恢复粘膜的分泌功能。


Back to top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