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属担忧:他做了切管手术,还带着呼吸机,不能说话
想喝水表达不出来,怎么办
医务人员解释:纸板写字、手机打字 病房里进行着无声的交流
做了切管的伤者无法说话,护士用手机与其沟通。 汤妍 摄
本报通讯员 方序
本报首席记者 李阳阳
昨天下午,浙医二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徐浩给钱江晚报记者看了一张手机里的照片,白底背景上,一条条黑色的物质,像蚯蚓,又像是烧焦的面条……
这是什么?对于记者的疑问,徐浩摇了摇头,“这是从部分伤者呼吸道内取出的结痂,因为伤者吸入大量的高温颗粒,导致呼吸道表面也受到灼伤,如果不把这些结痂取出,很可能会堵住呼吸道,造成窒息危险。”
而这些结痂,将直接导致19位伤员中,危重伤员数量增加。
昨天,医院又进行了4例手术,手术顺利,伤者的生命体征平稳,但现在仍未脱离危险期。
截至记者发稿,19名伤员整体伤情尚未有明显好转。
危重伤员数量或将增加
整体伤情尚未有明显好转
目前,对19名伤员的救治,根据个体差异,对烧伤组织进行手术切除以防止感染。在前天5例手术的基础上,昨天又做了4例,手术整体都比较顺利。
而对另一些伤员进行的是呼吸道检查治疗: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深入伤者呼吸道内,查看呼吸道灼伤程度。因为吸入性损伤是烧伤病人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临床向来很重视。
徐浩参与了后者的呼吸道检查,前天进行了7例,昨天又检查了8位,结果让他很担忧。“超过一半的伤员呼吸道都存在重度灼伤,在纤支镜灌洗的同时,呼吸治疗师们紧急调配了十多个特制的氧气量表,对气切患者进行改良型的气道湿化——大容量喷射湿化”,
徐浩说。
据了解,此前在对伤员伤情的判断上,体外烧伤面积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数,直接决定着伤情的危重程度。但是,通过呼吸道检查,医务人员发现,不少体表烧伤面积相对不大的,此前并未作为特别危重伤员,但检查发现他们的呼吸道灼伤却非常严重,整体伤情会进一步加重。
烧伤科主任韩春茂坦言,随着治疗的深入,隐藏的问题会越来越多,危重伤员总数可能还会增加。
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到重伤员的存活率,韩春茂回答,“现在还不好说,情况非常复杂,目前向好的方向发展的时机还未到,一切都难以预料。理论上是不能保证存活率的,但从我们一个烧伤单位来讲,还是有很多病人能救活的,对于烧伤面积在50%以下,没有并发症的病人,院方对存活希望有信心。”
纸板写字、手机打字
这里进行着无声的交流
在浙医二院烧伤科病区外围,挤满了焦急等待的家属,考虑到伤员已经进入感染期,所以家属被严格限制与伤员接触。
为此,有家属向钱江晚报记者表达了这样的担忧:他做了切管手术,还带着呼吸机,不能说话,想喝个水啥的表达不出来,怎么办?
昨天,记者也把这个疑问抛给了几位在烧伤科病区的护士,她们解释道,这里有无声的交流。
“今天我注意到一个非烧伤科的医生拿着一个记录板在病床前与病人交谈,开始以为是做心理干预的!走近才发现是我们老护士长在挨个跟一些未昏迷或者能用眼神和表情交流的患者用纸板聊天。”
烧伤科的工作人员有传刚回忆说:“我意识到此时正是这种费力的交流,激起病人表达自我和与外界交流的欲望!他们不需要表达很多,只想你能多跟他说一句话!”
除此之外,还有的护士用手机打字的方式,和伤员进行交流。只要伤员有想法,护士和护工都想尽一切办法来接收他的表情和识别他的口语。
昨网上疯传有伤员急需救命药“多粘菌素B针”
钱江晚报记者在浙医二院求证——
救命药有准备,暂时还不需要
本报讯
昨天网传被烧伤的祖孙俩,急需一种稀缺处方药——每支50万U单位的美国产多粘菌素B针,而整个浙江省已经没有库存。病人家属祈求大家帮忙。
昨天下午,钱江晚报记者特意赶到了浙二核实情况,发现网上传言并不属实。
刚走进医院办公室,就遇到了医院党政办主任李伟,他正在忙着复印一张收条,上面写道:今收到杭州市卫生局调派来100支“多粘菌素B针”(50万单位/支),落款盖章是浙医二院。
“我们也注意到网上的那个传言,但肯定是有出入的,我们已经收到了市里面帮助协调来的这种药品。”
李伟说,自从接到抢救伤员的任务后,医院就已经考虑到相关药物的储备问题,并提前做了工作。
按照李伟的解释,浙医二院为了做好抢救工作,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提前准备的有很多种药物,为何唯独“多粘菌素B针”会引起伤者家属的担忧呢?
对此,浙医二院烧伤科主任韩春茂认为,可能和“多粘菌素B针”的特殊疗效有关。“多粘菌素B针,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耐药的绿脓杆菌引起的感染,特别是烧伤感染,在特殊情况下,可以起到‘速效救心丸’的作用,不过它对肾脏有副作用。”
也正因为疗效,坊间将“多粘菌素B针”,作为烧伤病人的救命药口口相传。然而,越是珍贵的东西越稀缺,虽然“多粘菌素B针”在国外使用已经很普遍,但是作为进口药,它并未在国内获得合法批号,国内市场也没有销售,所以各家医院并不能像购买其它进口药品一样,可以自由采购。
目前,国内部分医院在使用的“多粘菌素B针”,也都是经过相关职能部门的特别协调,才可以及时拿到的药品。不过,韩春茂也特别强调,不应过于强调其救命药。“如果说救命,我们使用的每一种药物都很重要,都是救命药,所以我们已经提前做了预案。”
浙医二院收治的19名伤员中,尚未出现需要使用“多粘菌素B针”的情况。“目前我们已经储备了100支,可以保证这些伤员在需要的时候及时用上。”韩春茂说。
针对传言中的祖孙俩伤情,钱报记者也进行了调查:老人64岁,全身76%深Ⅱ-Ⅲ度烧伤;孙子6岁,全身30%Ⅲ度烧伤,伤情也比较重,已做气管插管。分别在浙医二院和省儿保接受治疗,暂时都不需要使用“多粘菌素B针”。
考虑到64岁的老人,有心脏病,房颤,装有支架,事发后,心脏曾经停跳。韩春茂一直很关注其伤情发展。“已经为他做了手术,还是比较顺利的,目前看他的肾功能有损伤,但还没到无可逆转的情况,包括他在内,我们多学科小组每天都会对病人的情况进行一次讨论,结合个体差异,尽全力救治。”
医院紧急增购
200多万的设备器材
请病人家属放心
本报讯
连日来,钱江晚报也接到了一些医药企业工作人员的电话,他们表示如果浙医二院需要,他们可以免费提供一些常用耗材,帮助抢救这些伤员。浙医二院党政办主任李伟表示非常感谢。“目前医院已经做了准备,暂时还不需要。”
昨天,钱江晚报记者也采访了浙医二院临床医学工程部主任王志康,他是专门负责抢救设备、耗材供应的。“现在只要是抢救19名伤者需要的,科室要什么就给什么,而且会最快时间兑现,无条件保障临床要求。”王志康说,工程部全员加班,为抢救做好医疗资源保障。
截至目前,浙医二院已经紧急增加采购了200多万的设备器材,主要是针对烧伤病人特需的,比如烧伤悬浮床、翻身床、植皮机、呼吸机。除此之外,抢救中使用的包括纱布、生物辅料等在内的医用耗材,价值已经超过了140多万。“一边采购,一边先内部调配,滨江院区就临时借来了一些呼吸机、排痰机。”
新增加的设备和耗材,大部分都可以在省内完成,基本上可以随要随到,少数进口设备也想办法开了绿灯。“7月6日晚上提出要5台进口呼吸机,联系厂家称在上海保税区有,但报关等需要一定时间,随即跟上海海关沟通,得知是抢救病人,海关也开了绿灯,7日下午就送到杭州了,技术人员也马上安装调试,当天傍晚5点多就为伤者用上了。”
王志康说,现在只要有需要,可以在全国协调医疗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