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急性心梗患者,约95%没得到及时有效治疗
今年全国有1000家医院行动,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我国心梗的发病率明显上升,每年新发患者至少有50万人,死亡比例在三成以上。目前,我国急性心梗患者约95%没得到及时有效治疗。这是钱江晚报记者在日前闭幕的钱江国际心血管病会议(钱江会)上了解到的最新数据。
心肌梗死悲剧时有发生。到底该怎么做,才能争取到黄金救治时间?
令人振奋的是,会上传来好消息:今年全国将有1000家医院共同启动“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项目”。目的是要建立心梗急救网,改善院前、院中、院后三环节,提高心梗患者的急救和预后效果。在浙江,该项目有10家指导医院,覆盖杭州、宁波及金华4地,同时辐射全省其他60家地市医院。
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王建安教授,是此次项目的浙江省执行主席。他表示,启动这样的项目,是真正调动全省、全国各级医院,共同来建立一个大型的心梗急救网络,是真正意义上的与时间赛跑。
发生心梗
送医院千万别舍近求远
时间回到去年11月20日,王建安教授曾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霍勇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等牵头,设立了首个“11•20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日”。
当时,3位专家就强调了其中蕴含的两个“120”含义。一是指当患者胸痛时,应迅速拨打120;二是要把握120分钟的黄金救治时间。
前不久,就发生了一件令王建安院长很心痛的事。一位同志心梗急性发作,让司机开车到离家更远、救治条件更好的大医院。结果耽误了治疗,最后没能抢救回来。
分析那些令人遗憾的悲剧,王建安院长总结有以下3方面——
1、老百姓认识不足,胸痛后没及时就医,或者由亲友开车送至医院,早期急救缺乏;
2、目前120急救系统运作机制,存在局限性,往往根据就近原则,可能将明确有胸痛症状的患者送往没有急诊介入条件的医院,从而延误了急性心梗患者的救治时间。
3、大部分医院因急救流程不规范,院内急救仍耽误时间。
霍勇教授说,急性心梗可防可治,关键在于时间。抢救的黄金时间是2小时内,之后每延迟1小时,死亡率随之增加10%。
覆盖我省的心梗急救网络
需要你这样配合
这次启动的“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项目”,有全国1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000家医院参与。这么大范围急救网络建成后,心梗急救将会得到怎样的改善?钱报记者详细采访了霍勇教授、王建安院长,和大家描绘下以后将出现的场景——
1、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当自己或家人、朋友发生胸痛、早搏症状后,请拨打120急救电话。
2、学会简单急救:120急救车在1分钟内出车,并电话指导患者周围的人进行心肺复苏。
3、在救护车上即服药:患者送上急救车,在车上直接做心电图明确诊断,并利用车载设备将结果传到医院。患者必须在车上服用急救心梗一包药(阿司匹林+替格瑞洛),及时控制病情。
4、按“心梗急救地图”送治:在尊重患者和家属选择医院的前提下,急救医生会将患者送往具有救治能力的医院。
霍勇教授说,增加急救车的设备、心电图的传输、配备心梗急救药物及“心梗急救地图”等,都是此次项目要推进的重要内容。而建立这样的急救体系后,心梗患者的转运效率,救治成功率,都会大大提高。“像心梗急救第一份心电图、第一包药,都是越早实施越好。”
王建安院长强调,患者及家属要有一个意识,有胸闷胸痛发作,怀疑是心梗急性,一定要呼叫120急救车。如果自己开车或坐出租车,会耽误就诊时间,增加院外死亡的风险。
“比较遗憾的是,现在很多患者没意识到发生了心梗,发病后往往犹豫是否要打120,送到医院后又纠结是否要进行急诊手术。这样子的例子很多,往往也耽误治疗。”王建安院长说。
医院90分钟内完成抢救
才算达到国际指南标准
推进心梗急救网络的建立,医院如何作为?王建安院长指出,院中急救,医院要规范急救救治流程,医生能否准确判断病情、15分钟内赶到导管室,这些都要落实解决。这样,急性心梗患者从进院到血管开通的时间,才能控制90分钟内,达到国际指南标准。
当然,院后随访也要跟上,吃药和病情控制,也和健康恢复情况紧密相关。
“接下来,浙江要立即做起来的有,急救车心电图机的配置,院前急救医生的培训,和120急救系统的对接,以及各大医院心梗急救监控指标的确定。”王建安院长表示,最快,浙江老百姓一两个月内,就能感受到心梗急救发生的变化。
关键词:浙二医院网上挂号 浙医二院预约挂号 网上预约挂号 浙江预约挂号 浙江12580预约挂号 浙二医院代挂号 浙二医院眼科网上挂号 浙二眼科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