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rmation Disclosure
浙一医院网上挂号|千名大咖出席国际互联网医疗大会

互联共享 智汇健康

        浙大一院院长王伟林教授

        互联网医院突破时空限制 方便患者实现极简就医

        6月24日至26日,首届“国际互联网医疗大会暨中国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联盟成立大会”在江南水乡浙江乌镇召开。

        本次大会以“互联共享 智汇健康”为主题,吸引海内外千余位医疗卫生管理、互联网、医药产业等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大家探讨最多的话题,是“互联网+医疗”如何创新实践,为老百姓带来更多实惠。

        会上,“中国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联盟”正式成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院院长王伟林教授当选联盟副理事长。

        十年大数据证明互联网医疗优势

        “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三甲医院普通的门诊量会逐步下降,但是住院量不会降,因为三甲医院的重要职责就是解决疑难危重病人的健康问题。”王院长说,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积极推进省政府提出的“双下沉、两提升”战略,浙大一院正在“互联网+医疗”的背景下,将促进分级诊疗的新发展。

    互联网时代推进医学“一带一路”

        为了应对互联网所带来的变化,浙大一院正打造医学“一带一路”战略,与国际接轨。

        王伟林院长说,实际上,目前浙大一院有很多医学技术,已经足以跟国际接轨,甚至可以向国外输出了。

        如肝移植团队在郑树森院士的带领下,赴印度尼西亚先后完成5台高难度的活体肝移植手术,里程碑式地开创了印度尼西亚成人间活体肝移植手术范例。

        李兰娟院士在突发传染病、肠道微生态等领域的诸多成果也受国际同行高度关注,她本人多次担任国际学术会议的主席,2015年4月,国际微生态联盟大会在卢森堡召开,李院士任大会主席,与50多个国家的同行专家交流学术前沿进展。

        泌尿外科主任谢立平主任的“经尿道前列腺汽化剜切术”,已经推广到美国、澳大利亚和欧洲、亚洲等一些国家,2016年初,国际泌尿外科学会录制谢教授的手术演示视频,将他首创的两种术式向全世界推广。

        消化内镜中心主任季峰领衔团队开展贲门失弛缓POEM治疗技术,曾多次走出国门,受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交流和演示内镜操作。

        “还有肾脏移植技术、骨髓移植技术等都是国际领先,我们正在多方联系,准备与一些中东欧的医院开展相关项目的治疗。此外,我们2014年引进了达芬奇机器人,它在2015年做了836例机器人手术,是全球单机手术量最高的,被称为全球最忙的机器人。”

        王伟林院长说,目前浙大一院与国外多家医院互派互访常态化,并落实人才培养、资源整合等方面措施,单位人员间广泛交流,紧密合作,相信医院先进的技术和足够多的病源会支撑医院的持续发展。

        6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大力推动健康医疗信息系统和公众健康医疗数据互联融合、开放共享,积极营造促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安全规范、创新应用的发展环境。还提到,发展智慧健康医疗便民惠民服务、全面建立远程医疗应用体系是其中的“重点任务”和“重要工程”。

        作为互联网+医疗领域的探索先行者,浙大一院10年前就建立了网络医疗服务平台。

        早在2011年,浙大一院李兰娟院士团队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数字卫生关键技术与区域示范应用研究》课题,率先探索国内领先的医院信息化技术。

        浙大一院副院长裘云庆教授介绍,2006年,浙大一院率先建立网络医疗服务平台,10年来,运营累计远程会诊30000例,远程教学800多次,远程手术直播500多次。网络医疗会诊成效显著,专家会诊时间从5小时降至0.5小时,转院率由未会诊的35%下降到7.47%,患者住院费用平均下降12.5%,床位利用率提高6.1%。

        “这组数据意味着不仅医疗服务质量得到了提升,还降低患者就医成本,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医患关系也更加和谐。”裘云庆说。

    互联网医院突破时空限制

        今年初,浙大一院成立“线上院区”——浙一互联网医院。它以浙大一院的医疗资源为支撑,通过虚拟线上院区与实体线下院区相结合,实现线上预约、问诊、诊断、开具处方、检验检查单与线下实施检验检查、药物配送的无缝对接,打造医疗服务闭环。

        王伟林院长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就医模式和人们的就医习惯逐渐随之改变。互联网突破了时空和地理的限制,解放了医疗资源,促进其流动并优化配置。

        “互联网让远程诊疗、上下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医生协助成为可能,医生可以随时随地给病人看病,基层医院的诊疗服务能力得到加强,托管医院的造血能力获得提升,跨国医生可以联合讨论病例。可以说,是互联网让这些实践成为可能,也令就医环境变得更公平公开。”

        王伟林院长说,比如前段时间,浙江维和警察防暴队在西非利比亚执行任务,那里埃博拉病毒流行,蚊虫很多。浙大一院通过互联网平台,与他们建立联系进行远程诊疗等,为成功完成维和任务提供坚实的医疗保障。

        “目前,浙一互联网医院已整合远程门诊、线上付费、检查预约、住院床位预约、药物自取、慢病随访等流程功能,联合药店、社区、协作医院等医疗合作服务点,方便患者实现极简就医。”

    分级诊疗“北仑模式”获高度肯定

        在25日大会“连接让医疗更普惠”的主题演讲中,王伟林院长作了《互联网+时代的大型公立医院分级诊疗探索与实践》的报告。

        所谓分级诊疗,通俗来说,就是“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大医院”。通过推行分级诊疗,把患者分流到基层。在我省,浙大一院对于“分级诊疗”的探索一直走在前列。

        “强基层是推进分级诊疗的关键。”王伟林院长说,一直以来,医院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双下沉,两提升”的战略要求,积极鼓励青年医生下基层实践锻炼,并把“输血”变为“造血”。

        2008年11月,浙一探索出强基层新模式,与北仑区卫生局签署托管合作协议,从2009年1月1日起全面托管北仑区人民医院。经过7年多时间的提升,取得了丰硕成果,医院从“二甲”提升到了“三乙”,科研和临床能力都大大提高,北仑的探索模式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浙大一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顾国煜说,浙一在浙江省“双下沉、两提升”政策出台前,在省内较早探索优质医疗资源和医学人才下沉新机制,创新城乡医院对口支援模式,依托网络医疗服务平台,采取托管、合作、协作、兼并等方式,构建了以浙一为核心的医疗联合体。

        到目前为止,医院已正式托管6家基层医院,与78家基层医院达成协作医院。

    三级医院医生是分级诊疗主力军

        国家当前大力推进“分级诊疗”,这是对我国医疗资源格局的重新调整,也意味着就医习惯的改变。

        对此,王伟林院长认为,基层首诊是以自愿为原则的,一方面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去投入地做好“强基层”的工作;另一方面,三级医院的医生一定要发挥好分级诊疗的主力军角色。

        王伟林院长举了一个例子,比如当前,病人最信赖的往往还是三级医院医生,也许患者一开始去了社区医院,尽管医生告诉他留在基层医院看就可以,但病人未必会信,他可能依然会找到三级医院,这时,三级医院医生就要做好“守门员”的工作,告诉病人具体情况,比如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以后去基层医院看就行了。

Back to top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